今年,吉林省安排糧食總播種面積8600萬畝以上,據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最新統計數據,截至5月13日,糧食作物播種已完成80.55%,速度快于上年同期。
目前當地小麥已進入灌漿期,這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條銹病、赤霉病、蚜蟲等病蟲害的易發期。
作為糧食主產省,吉林省今年擴種大豆80萬畝以上,按照“主攻東部、發展西部、兼顧中部”的發展思路,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提高農民大豆種植積極性。
連日來,四川成都崇州市各地小麥陸續成熟,進入收獲階段,群眾抓住農時搶收夏糧,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面對深邃的太空和日新月異的商業航天形勢,長光衛星人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把握科技脈搏,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篤行不怠,跑出吉林“加速度”!
天舟四號將為神舟十四號任務送去“輜重”和“糧草”,其中貨物大頭是食品,要滿足神舟十四號乘組三名航天員6個月的需求,那么這些食品與以往又有什么新變化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22次發射任務,是空間站建設從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轉入在軌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20次飛行。
人類通過鉆探,對地球內部有了一些認知。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萬米陸地深鉆能力的國家之一。隨著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入,人類開始從陸地走向海洋,從淺海到深海,厚達上千米的海水將地層隔開,原有的鉆探技術已經無法使用。近年來,我國的科研者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新的鉆探裝備和技術,在南海水深2500多米的海底成功開鉆。深海鉆探的難度究竟在哪里?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2019年以來,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每年新增1000萬畝以上,實現“三連增”“三跨越”,為全年糧食穩產高產和黑土地保護利用打下堅實基礎。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決策部署,有效化解疫情對全省農業發展的影響,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奪取全年農業豐收的若干意見》。
眼下,糧食主產區正利用晴好天氣,搶墑播種。全國已春播糧食4.92億畝,完成意向面積超過一半,進度快于去年同期。